脱发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困扰,不仅影响外貌,还可能暗示身体内部的失衡。中医对脱发有独特的认识,认为其根源在于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及外邪侵袭,并强调通过整体调理恢复健康。以下从中医视角解析脱发成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日常护理建议。
中医对脱发的认识
气血不足与肝肾亏虚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会导致头发失去滋养,从而出现脱发。气血不足常见于长期疲劳、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表现为头发稀疏、干枯易断。而肝肾亏虚会导致精血不足,进而影响头发的生长。肝肾亏虚常见于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年老体弱者,表现为头发早白、脱落。通过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的方法,如服用当归、黄芪、枸杞、熟地黄等中药,可以改善相关问题。
脾胃失调与情志不畅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失调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运化,导致头发失去滋养。脾胃失调常见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长期消化不良者,表现为头发油腻、脱落。通过调理脾胃的方法,如服用白术、茯苓等中药,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情志不畅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头发失去滋养。情志不畅常见于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剧烈者,表现为头发脱落、头皮紧绷。通过疏肝理气的方法,如服用柴胡、香附等中药,可以缓解症状。
外邪侵袭
外邪侵袭会影响头皮的正常功能,导致头发脱落。外邪侵袭常见于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中或头皮受到感染,表现为头皮瘙痒、脱发。通过祛风除湿的方法,如服用防风、羌活等中药,可以改善外邪侵袭引起的脱发问题。
日常护理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治疗脱发的重要因素。建议保持充足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避免过度烫发、染发等损伤头发的行为。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脱发与饮食也有密切关系。建议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鱼肉、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有助于滋养肝肾、补充气血,改善脱发的症状。此外,还可根据不同证型选择特定的食物。如气血不足者可多吃红枣、桂圆等补气血的食物;肝肾亏虚者可多吃黑豆、黑米、核桃、桑葚、枸杞子等补肝肾的物品。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调理脱发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揉、捏、推等手法刺激头皮,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吸收,有助于头发的生长。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百会穴、角孙穴、翳风穴等。还可以尝试干洗头或用手掌轻敲整个头皮,增强防治脱发的效果。
针灸与拔罐
针灸可以刺激头皮的神经和血管,具有活血化瘀、养血祛风等功效,有助于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和头发生长。常用穴位包括百会穴、风池穴、合谷穴、肝俞穴等。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帮助排出毒素、调理气血,并刺激头皮微循环,有助于预防脱发,常用拔罐部位包括头顶和颈部。但需注意,在进行针灸和拔罐治疗时,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头皮护理
选择温和、天然、适合自己头皮的洗发用品,避免使用含化学成分过高的洗发水,以免对头皮和头发造成损害。定期洗发,避免头发过度油腻,但也不能过度清洗,一般2—3天洗一次为宜。在洗发时,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而不是用指甲搔抓,这样可以避免损伤头皮和头发。使用护发素时,将其涂抹在头发的中部和尾部,避免涂抹在头皮上。
心理调节
长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脱发,因此要学会释放压力、自我放松。可以通过运动、冥想、放松技巧等方法来缓解压力,保持思想开朗,劳逸结合,不要有太重的思想负担。
中医治疗脱发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日常护理也是保持头发健康的关键。通过合理的日常护理,我们可以减少头发受损的程度,改善头皮环境,促进头发生长。
作者:濮阳市人民医院 中医科 尚庆迎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